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

“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研究中心”是在“法律方法论研究基地”的基础上整合学院学科资源,凝练学科特色而成,充分反映了法学院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应用方面的实力。2017年被批准为山东省“十三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”,入选“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”。

多措并举力促发展。校院领导高度重视“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研究中心”的建设,在队伍建设、科学研究、对外交流、成果应用、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配套奖励措施,形成了良好的科研创新、内外交流等工作机制,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。2013-2017年年,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研究中心首批入选学校重点与优势学科,获得团队建设经费400万元,极大地促进了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科的发展。2018年后学校每年都给予一定的学科经费支持。法学院充分利用团队建设经费,改造教师工作室,优化科研环境;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、知识产权出版社合作出版“山威法政文库”,为教师出版学术著作提供便利;设立学院培育项目与发展项目,支持教师申报教育部以及国家社科项目;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及就读更高层次的学位等。

科研工作凸显成效。2016年11月,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法学会首批“法治评估研究方阵”,主办的《法律方法》连续多年入选CSSCI来源集刊。自2017年以来,先后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63项,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5项,出版著作21部;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,其中CSSCI来源期刊100余篇。科研成果获奖数量在威海校区位居前列,共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一等奖4项,二等奖2项,三等奖4项。其中汪全胜教授的《法律绩效评估机制论》以及《立法后评估研究》、《法的结构规范化》分别获得山东省2013年度、2014年度、2018年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;刘军教授发表在《中国法学》2014年第2期的论文《该当与危险:新型刑罚目的对量刑的影响》获得2016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;刘军教授的著作《罪刑均衡的理论基础与动态实现》获得2020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;孙光宁发表在《中国法学》2018年第1期上的论文《法律解释方法在指导性案例中的运用及其完善》获2020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。姜世波教授、吴丙新教授、汪全胜教授等人的科研成果获得省级科研三等奖,其他厅级奖励20余项。

人才队伍日渐完备。姜世波教授入选2016年度第三批山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;汪全胜教授入选2014年度山东省教学名师、2016年度山东省第三批齐鲁文化英才和山东省首批智库高端人才,获得山东省财政经费的支持。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稳步发展,新增博士生导师5人,新增硕士生导师6人,创造了更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。

“法律方法与立法学研究中心”将继续秉持以团队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,深挖潜力,加大标志性成果培养力度,深入推广学科成果应用,为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作出新的贡献。



分享好友

官方平台


官方微信

官方微博
版权所有:必威·betway西汉姆联-官方网站 电话:0631-5688334 邮编:264209